聚焦精准 决战决胜 广西“十三五”脱贫攻坚综述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韦继川    浏览:次    发表时间:2020-12-11 10:46:36
摘要:“十三五”以来,广西锁定5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瞄准深度极度贫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精准施策,稳扎稳打,连战连捷,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十三五”以来,广西锁定5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瞄准深度极度贫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精准施策,稳扎稳打,连战连捷,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2015年底至2016年初,广西围绕“扶持谁”,开展“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找准“靶心”。

  2016年,广西瞄准54个未脱贫的贫困县,其中33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含石漠化片区县),21个是自治区级贫困县。这些贫困县很多村屯属于“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且集中分布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真的很难想象,这里的路还那么难走,产业发展还那么难。”两年前记者曾陪同一位央媒的同行走访河池、百色两市的几个县,他感慨万千。2018年,自治区在确定极度贫困县名单时,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个县(自治县)贫困发生率平均高于全区约12个百分点,分别为17.60%、17.99%、14.51%、20.52%。其中,大化和都安的石山地区面积约占本县总面积的90%,拥有千里边境线的那坡县境内93%左右是山区。同样,极度贫困村、极度贫困户大部分也是分布在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属于贫中之极。

  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饮水困难、交通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深度贫困、极度贫困地区贫困类型多元,各类致贫因素相互交织,多维叠加。

  特殊区域必须有非常之举!从自治区党委、政府到各市县(区)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必胜信心:攻克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决啃下这些“硬骨头”。

  确定了靶心,接着就要明确“谁来扶”的问题。广西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落实、乡村实施”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通过拧紧责任链条、选派精兵强将、加大真金白银投入、集结全社会力量,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与此同时,突出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等系列“组合拳”,全力实施产业扶贫、推广就业扶贫、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粤桂扶贫协作,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真正精准到户、帮扶到人。

  “四大战役”显成效——

  全区支持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110个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2564个,实现每个县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全科医生1.14万人,乡村医生3.7万人,全面消除了医疗服务“空白点”,基本实现贫困患病人口“应治尽治”和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落实“198”兜底医疗保障政策,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体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医疗救助、财政补助5道保障线。

  教育扶贫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尤其是2019年,广西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建立起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从源头上拔除了“穷根”。

  牢牢守住“贫困户不住危房”底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48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对难以筹措资金的极度贫困户危房改造按建设成本给予兜底解决。

  2018年11月至2019年底,广西再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石山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饮水安全歼灭战,大石山区116.9万人受益。全区实现了“有水喝”到“有好水喝”。

  “五场硬仗”传捷报——

  广西创新制定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规划,构筑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产业扶贫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18万户,覆盖率达96.38%。

  举全区之力,将贫困群众从“山窝窝”“石头缝”中搬出来,并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截至2019年12月底,搬出安置建档立卡搬迁对象16.38万户71万人,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入住任务,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

  目前,全区修建屯级路6.9万公里,2.48万个20户以上自然屯受益,7.19万个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砂石以上道路,硬化率达93%。

  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搞活集体经济,通过强化多元发展,消灭了脱贫攻坚前将近90%集体经济“空壳村”。至今年10月底,全区所有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粤桂扶贫协作再谱新篇。2016年以来,广东对口帮扶广西实现了33个国定贫困县结对帮扶全覆盖,两省区在产业、劳务、人才、教育、医疗、社会扶贫、基础设施、环保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扶贫协作,积极创新“乡乡、村村、村企”等基层结对帮扶模式,有力助推广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广西共引导超过1万家广东企业到桂参与扶贫,投资额超过2800亿元,带动11.03万贫困人口脱贫。

  如何确保脱贫成色?广西坚持严计划、严标准、严程序、严评估、严巩固,加强督查和评估,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同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对排查出的脱贫监测户,落实产业、就业、综合性保障等帮扶措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广西还建立一支1.7万人的五级扶贫信息员队伍,在全国率先开展动态调整工作。

  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4个极度贫困县后,又确定了100个极度贫困村和1万户以上的极度贫困户,并着手研究制定《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每年额外安排每县5000万元、每村200万元,增派1名以上驻村工作队员。

  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率先垂范,亲自挂点联系4个极度贫困县。每个深度贫困县、乡、村明确1名领导联系指导,深度贫困县分管领导原则上不再分管其他工作,集中精力抓扶贫。

  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额度、各项涉农资金新增部分50%以上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安排20个深度贫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53亿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03.4亿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使8个未脱贫县“雪上加霜”:有的扶贫车间停工停产,有的贫困户担心风险不敢外出务工;部分地区采取临时封闭措施,致使部分生产资料运不进来、农产品卖不出去;扶贫项目进度被延后……

  脱贫群众返贫风险加大,贫困群众脱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靶心不变、力度不减,既要抓住目标任务,又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落实国家挂牌督战要求,坚持督战一体、以战为主,战疫战贫相结合,出台超常规政策措施,支持8个贫困县攻克最后贫困堡垒。8个县每县由1名自治区领导挂点督战,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到县调研指导,督促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自治区实行每月调度,召开挂牌督战调度会,听取汇报、解决问题、部署工作。

  自治区扶贫办等九部门出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决胜脱贫攻坚若干措施》,明确7个方面17条硬核措施,重点支持8个县化解疫情影响,加快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特殊背景下,硬核措施发挥了巨大威力,11月20日,广西54个贫困县“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