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谈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
来源:新华网   作者:于文静、严赋憬    浏览:次    发表时间:2023-01-15 14:30:08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谈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严赋憬

 

春节临近,脐橙、烟薯、茶油、杂粮等各种土特产销售正旺,返乡过年的人们也给家人带了各种特色农产品。一盒盒腊肉香肠、一袋袋“老味道”点心,寄托着浓浓的感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如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

 

“小产业”成为大支柱


迁西板栗,丹东草莓,靖江肉脯,稻香村点心……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味道好、有特色、品牌响,多年来广受欢迎。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我国地域辽阔,孕育了大量农作物、动物和微生物;农耕文明传承千年,多民族交融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价值内涵。

 

近年来,各地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把不少小产业、“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

 

在陕西延安,2021年全市苹果面积331.7万亩,产量400.5万吨,鲜果产值219.1亿元,苹果在全市农民经营性收入中的比重占到61%;在湖北潜江,全市有小龙虾养殖面积90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8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00亿元,品牌价值超过25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次。

 

近年来,我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初步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杂粮杂豆、果蔬茶菌等特色种植基地12.05亿亩,年度生产特色农产品13.85亿吨,养殖特色牲畜669.52万头,生产特色水产品2470万吨,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到9.7万亿元,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丰富了人们餐桌食物品种。

 

“土特产”发展呈现新趋势


“土特产”看似普通,却是大文章。这位负责人表示,做好这篇文章,事关推动建设农业强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支持各地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把当地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可以满足人们食物消费需求,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

 

——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方式,可以提高农民经营收入,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托闲置房屋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能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挥市场、品牌优势,吸引更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社会资本等资源向乡村聚集,开发相关产品产业,完善仓储物流等设施和餐饮住宿等服务体系,可以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

 

从多年前的“提篮小卖”、卖“农字号”“原字号”产品,到近年来全链条、新业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正呈现新趋势:

 

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初加工、仓储保鲜、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产业向产区聚集,农民不仅从事产品生产,还从事加工、分选、仓储、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新产业新业态。

 

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潜江小龙虾养殖模式,从扩大养殖面积的“大养虾”到重视“养大虾”转变,效益翻番。阳光玫瑰葡萄、爱媛果冻橙供不应求,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优价”买单。

 

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风景拓展,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康养等发展。

 

五方面支持推动提质增效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会同财政部设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支持力度。

 

乡村特色产业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但也有部分地区在特色资源挖掘、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带农增收作用方面有待提升。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后要从五方面做好“土特产”文章:

 

——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指导。组织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研究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实施方案,发布“土特产”目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加大财政投入。加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支持力度,打造全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乡村特色产业。

 

——健全标准体系。完善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高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的特色产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相关院所合作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培育一批乡村工匠、实用专业人才和特色产业带头人。

 

——完善金融服务。推动出台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更多特色产业纳入农业保险支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