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加快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 奋力推进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    浏览:次    发表时间:2023-02-26 22:23:28
摘要:放眼壮乡首府南宁,乘着渐暖的春风,广袤的土地已经苏醒,农业生产有序铺开。

放眼壮乡首府南宁,乘着渐暖的春风,广袤的土地已经苏醒,农业生产有序铺开。今年以来,南宁市多措并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产能,持续挖潜增产量,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全力打好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

 

作为全区农业大市,今年我市将聚焦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着力提高“邕系”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农业强”为基础、以“农民富”为关键、以“农村美”为重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打好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2022年,南宁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9.24万亩、总产量212.54万吨,面积和总产量稳居全区第一,并连续3年保持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长”;蔬菜、水果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创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93个,占全区的22.9%。

 

2023年,南宁市春播粮油农作物种植面积意向为372.022万亩,其中早稻面积192.698万亩。当前,全市各地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正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各部门同心协力、积极作为,抓早抓实各项春耕备耕工作。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2月17日,全市春玉米、大豆、薯类等春种面积已完成196.17万亩,同比增加25.53万亩。”南宁市农业农村局粮油蔬菜科科长黄范永介绍,目前我市早稻未开始播种,全市已备秧田1.93万亩,预计全市早稻春耕生产农事活动将在本月底全面铺开。

 

今年,我市将落实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1.7万亩,改造提升6.8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639万亩以上。以横州市、宾阳县和上林县等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开展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不低于212.5万吨。

 

着力提高“邕系”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进入2月,武鸣区漫山遍野挂着圆圆的沃柑,金灿灿、红彤彤。

 

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光热条件,10年间,武鸣沃柑种植面积从不足百亩迅速发展至如今的46万亩,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县区。“武鸣沃柑”2022/2023年采收季预计总产量约150万吨。去年12月29日正式开园采摘后,当天即出口50吨,至今每天销售量均有七八千吨,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在南宁,不仅有远近闻名的“武鸣沃柑”,这里的好山好水还孕育了遍地农珍。近年来,南宁市突出提质增效做优农业,着力打造优质粮食、糖料蔗、蔬菜、茉莉花(茶)、水果、生猪、优质家禽、桑蚕和渔业九大产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打响“邕系”农产品品牌。

 

2022年,南宁市新增入选广西农业品牌目录9个、总数达76个。“横州茉莉花茶”“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3个品牌入围2022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单,上榜数量居全区第一,其中“武鸣沃柑”首次参评即上榜并成为唯一荣登百强榜单的沃柑品牌。“横州茉莉花茶”连续7年蝉联广西最具价值农业品牌。

我市创响了一批知名农业品牌,也引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240家;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78个,数量均居全区第一。

 

加快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

 

2022年,南宁市本级财政安排资金超过1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建设,在广西率先创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发布预制菜地方标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流通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36家、冷库总容量240万立方米。全市呈现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联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加快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持续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和监管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产量只增不减,保障果、蔬、肉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全面夯实农业强市建设根基;深入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招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以粮食、林木、水果、蔬菜、生猪、糖料蔗为主,以茉莉花(茶)、家禽、桑蚕、牛羊、水产、中药材为辅的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打牢产业振兴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和农产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南宁市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