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毫无悬念地刷屏了。晚会曝光的那些商品和服务名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舆论的热议和挞伐,监管部门的迅即整治,再次彰显了“3·15”,这一“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宗旨和意义。
从今年被曝光的名单来看,假冒伪劣产品、电信和网络诈骗、互联网直播间乱象等问题较为突出,涉及食品安全、互联网生态、安全生产、农田建设等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其中,有些问题,如“香精大米”、妆字号美容针、 废弃绝缘子等,属于曾经或多次被媒体曝光的“老问题”,“死灰复燃”;“直播间儿子”卖“神药”、免费“收音机”里的天价“神药”、 一台手机操纵两万水军等,属于互联网直播行业的“顽疾”,屡禁不止;戴在头上的刀片、 直接脱落的高空安全带,分别属于安全头盔生产行业和部分景区游乐设施的“通病”,相当普遍;高标准农田的地下“漏洞”,则是困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黑心活”,很是典型……
市场经济天然的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任何一个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唯有诚实守信尊法守法,方能生意兴隆,行稳致远。靠打监管的“擦边球”,玩蒙人的“障眼法”,甚至直接挑战法律的尊严,赔本翻船是迟早的事。“3·15”晚会每年曝光的那些商家和平台,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有关地方和部门施以重拳严惩,被广大消费者唾弃和抛弃,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商业的本质是等价交换,公平交易,不是所谓的“看清真相,制造假象”。商业的逻辑是发现需求、创造价值、满足需求、获得回报,诚实,守信,公平,规则,仁义,是这一逻辑行为的价值基石。
“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是今年央视“3·15”晚会的主题。这表明,商家的诚信经营和提振消费者信心之间,是共生共长的紧密关系。
今年以来,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一系列政策利好,我国经济实现开局良好,消费市场正全面回暖,部分行业还呈现“井喷”的态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在此新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各经营主体更要认真履职尽责,保持审慎戒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维护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权益,让人们能消费、敢消费、乐消费。切莫让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诈劣质服务干扰了“稳预期、强信心”的大局。
民生不易,信心金贵。老百姓的每一分钱都关涉着他们“稳稳的幸福”,每一次消费都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愿每天都有“3·15”、都是“3·15”,愿每天都不必“3·15”、不是“3·15”。(郭振清)
最新推荐
点击排行
- 472581南宁市总工会召开十八届七次全委(扩…
- 3656522017年“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
- 272943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
- 235724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
- 174655市总工会副主席杨隽深入基层慰问劳…
- 172896做好意识形态引领,全力推动工会宣传…
- 150147南宁市总工会召开工会工作务虚会议…
- 147418南宁市总工会开展2018年春节送温暖…
- 144449南宁市总工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席宣…
- 1402410市总工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