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动释放职工消费潜力!南宁市总工会开展“提振消费 工会在行动”专项活动
来源:南宁市总工会   作者:    浏览:次    发表时间:2025-09-03 11:00:20
摘要:六大行动释放职工消费潜力!南宁市总工会开展“提振消费 工会在行动”专项活动

    今年以来,南宁市总工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开展六大行动推动释放职工消费潜力,为全市经济稳增长贡献工会力量。

  (一)职工增收促进行动

  促进就业创业。开展“工会帮就业”行动,组织2025年南宁市总工会就业招聘服务活动,全年组织4场线下+就业直播招聘会,每场线下招聘会吸引不少于60家企业参与。

  推进集体协商。推动企业规范开展协商恳谈,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机制;推动企业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收入。

  (二)实施保障消费能力行动

  在保障基层工会建设方面,加大经费补助力度,向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新就业形态工会发展会员、易地扶贫安置点工会等发放补助经费。

  在教育保障方面,组织开展“金秋助学”等慰问活动,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信息库,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在医疗保障方面,向各级劳模及工匠赠送2025年广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运用大数据分析职工需求,精准推送互助保障政策等信息不少于60万条。继续高效做好补助申请工作,补助申请受理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巩固互助保障工作成果。

  在重点人群保障方面,积极推进2025年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项目及自治区财政资金二次申报工作。按时发放在档困难职工生活救助金,救助金发放及时率达到100%。开展困难外贸企业困难职工专项送温暖活动,为困难职工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

  (三)优化服务消费行动

  优化职工阵地服务。对创新工作室、工匠学校、部分基层工会职工之家的建设和提升改造进行补助。完成3个新建工会驿站建设,保障各站点基础设施配置等所需费用,确保基础薄弱驿站正常运行。

  提升职工技能服务。开展烹饪技能、家政服务等相关技能培训,全年培训职工不少于6000人;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涉及的工种,以及民生服务领域重要行业工种纳入南宁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范围;以赛事、培训为抓手点燃职工钻研技能的热情,促进相关服务消费。

  职工体检服务。扎实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殊群体免费体检工作,将提供15315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检名额。

  职工慰问关爱服务。全市各级工会共慰问困难职工、劳动模范、一线职工等21450人次。开展南宁市总工会本级2025年“送清凉”慰问活动,慰问户外劳动者1万余人。

  新业态劳动者关爱服务。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年为不少于10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保。组织工会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服务活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晨光能量包”和“午间暖心券”早午餐服务。

  职工子女关爱服务。在全市建设15个暑期工会职工子女托管班,切实减轻职工群众负担。组织不少于200名5—12岁机关企事业单位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困难职工子女参加主题研学。

  女职工关爱服务。组织2场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完成5家女职工关爱室建设。举办4场“会聚良缘”单身职工联谊交友活动,组织1场清廉家庭建设主题宣传,免费为1900名女职工进行“两癌”筛查。

  (四)实施消费促进行动

  年节福利采购促进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工会在采购逢年过节慰问品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市脱贫地区帮扶产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工会会员专属消费活动。深度整合头部企业供应链资源,在“邕工惠”平台打造工会会员专属内购专区,专区商品涵盖农产品、数码家电等品类,为工会会员提供专属折扣,定期开展限时秒杀、满减等活动。

  工会会员生活服务消费活动。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合作,在现有绿驿初心超市平台上加挂工会驿站,打造“便民服务圈”,将日常生活普惠商品与服务高效配送至职工家庭,实现消费服务触手可及。

  职工文化旅游消费。贯彻落实并加大宣传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力度助力职工文化旅游消费十项措施》,推动释放职工消费潜力,进一步助力文化旅游消费。

  (五)实施提升消费品质行动

  疗休养与健康养生消费提升。为劳模、高技能人才和一线职工等提供疗休养服务,全年安排疗休养不少于3300人次。与健康养生机构合作,为职工提供按摩、艾灸、瑜伽等健康养生服务,推出工会会员专属优惠套餐。

  职工文体消费助力。充分发挥文体阵地作用,举办篮球赛、羽毛球赛、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促进文体消费。推出舞蹈、乐器、书法文体培训课程,为职工提供优惠报名渠道。

  (六)实施优化消费环境行动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持续做好日常信访接待与法律援助,推进“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和12351热线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活动,监督企业落实职工休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