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共享“电驴”探访|清凉垫、无线充、奶茶架,“邕”有定制专宠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    浏览:次    发表时间:2025-08-25 17:38:45
摘要:南宁共享“电驴”探访|清凉垫、无线充、奶茶架,“邕”有定制专宠



    “能放奶茶能充电,南宁的共享电单车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吗?!”

  “清凉坐垫小头盔,让身在深圳的我羡慕嫉妒不恨。”

  “这配置,南宁的朋友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

  近期,南宁街头的多款共享“电驴”悄然升级,清凉坐垫、骑行头盔、无线充电等新装备先后上线。互联网上,外地网友对此的各种花式夸夸和期待之心毫不掩饰。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南宁市民对这些加码服务有赞有弹。其中,体验与价格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服务加码,设计更显人性化

  连日来,南宁气温居高不下,路面热浪蒸腾。在南宁市多条主干道,一排排装配有银白色清凉坐垫的共享“电驴”整齐排列,受到市民欢迎——这种坐垫采用反光高分子材质,可有效反射太阳辐射,用物理降温破解夏季出行难题。

353.jpg

  市民正在解锁有清凉坐垫的共享电单车。广西云-广西日报实习生 顾小蕊 摄

  “以前一落座,屁股烫得一蹦三尺高,既狼狈又难受,现在没了这个困扰,出行体验满分!”广西大学附近,正在擦拭坐垫的南宁市民陆文彬说,消毒湿巾的配备更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人性化服务,“目前部分车辆配有独立包装的消毒湿巾,解决了让人担心的卫生问题。”

  滴滴青桔南宁城市经理潘安业介绍,截至目前,南宁已有超过3万辆青桔共享电单车安装了清凉坐垫,并随车投放了30多万片免费湿巾。

  清凉和清洁让消费者感到服务用心,安全配置的完善则让骑行更安心。“单手握把时用手机导航,怕龙头把不稳,又怕手机颠飞去,现在有了手机支架,还能无线充电,骑到哪里都不慌!”鲁班路地铁站旁,市民何桂娴将手机轻轻卡入手机支架,并晃了晃车架下方的防泼洒杯架,“这个设计很‘南宁’喔,‘奶茶党’解放了双手,等红绿灯时还能抓紧嘬两口!”

354.jpg

  手机可以轻松夹在共享“电驴”上导航。广西云-广西日报实习生 杜慧敏 摄

  此外,南宁市场上最初的一批共享“电驴”,头盔往往只是选配,或者仅用一根绳子拴着,时间一长,头盔不是不翼而飞,就是遭到各种损毁。如今,运营商通过智能传感技术,将头盔锁与车辆系统绑定,解锁车辆后才能使用头盔,大大减少了各种意外情况。

  价格涨了,消费者看法不少

  共享“电驴”服务加码,收获不少点赞,但有部分敏感的市民发现,骑行卡的费用,也悄悄涨了。

  “服务升级是好事,但像清凉坐垫、无线充电这些配置,只有部分车辆才有,可涨价却是所有车型甚至全行业同步。”大学生小韦是某品牌共享“电驴”的月卡用户,他发现原本“90天60次减4元卡”由原先的99元涨至157元。

  “月卡价格涨了约50%,但配套服务还没完全跟上。比如我会骑到一些车辆,出现坐垫破损、刹车松垮等情况,花同样的钱,却因为不走运扫到车况较差的车,进而产生落差感。”小韦说,他的同学对共享电单车质量问题感同身受,不时聊到“钱花得冤枉”。

355.jpg

  街道上骑共享电单车的市民。广西云-广西日报实习生 顾小蕊 摄

  在五象新区工作的上班族钟莉向记者坦言,她发现自己常用共享“电驴”品牌的收费标准从“前15分钟2元”调整为“前10分钟2元”,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她的通勤成本。

  “我早中晚三次通勤都靠‘地铁+共享电驴’,本以为买了月卡很省心,可现在15分钟起步价缩成10分钟,我只能掐着9分多钟还车再扫。”钟莉无奈地说,“有时趁着等红灯时还车,车辆语音提醒还车成功;然后再扫一次,又被语音告知解锁成功,周围投来的目光让我觉得有点尴尬!”她苦笑,“本想图方便,现在倒像在玩‘时间赛跑’。”

  寻找平衡,提升服务≠涨价

  调研组发现,共享“电驴”涨价并非个例,多家运营平台近年来均上调骑行费用,但增值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实用性存在争议。

  “防泼洒杯架、手机支架,我们中老年人不常用啊。要我说,刹车灵不灵、车架稳不稳才最关键,光做表面文章不得的。”六十多岁的周阿姨说,她觉得运营商颇有“为升级而升级,为涨价而服务”的意思,消费者在涨价后多支付的费用应该体现在骑行的安全和舒适度上。

356.jpg

  市民用自带的纸巾擦拭共享电单车清凉坐垫。广西云-广西日报实习生 赵子媖 摄

  更有消费者发问:随车配备的消毒湿巾,基本没看到过!头盔风吹日晒雨淋,有时还沾着树叶、塑料袋,甚至用过的纸巾,不知多久没清洁了,真是不敢戴。价格涨了,但很多服务的后续保障并没得享受到,这合理吗?

  对此,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服务升级与价格调整并非必然正相关。共享电单车作为城市公共出行的补充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普惠性与便利性,而非单向追求利润最大化。

  “目前用户对涨价的敏感度较高,说明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姚华建议,企业可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配置升级全覆盖。同时,探索“服务分级”模式——对优质车辆适当提高单价,基础款车辆保持低价,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政府、企业与用户要协同发力,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平衡商业与责任,企业兼顾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用户则通过反馈推动行业规范化,让共享电单车的服务与质量‘跑赢’价格。”